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52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沿河沿湖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此次调查将在充分吸纳借鉴前两次调查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陆海统筹、注重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并重、注重受人为活动影响最为直接和集中的近岸283个海湾的精细化调查,从而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支撑。定期开展海洋环境基本状况调查,也就是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对于摸清特定历史时期的海洋生态环境家底具有重要意义。
在1976至1982年、1996至2000年,我国曾分别开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总台央视记者 蒋晓平)。生态环境部近日启动实施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以我国近岸海域和海湾为重点,开展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主要污染物调查。目前,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水水质总体稳定,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Ⅰ至Ⅱ类优良水质比例为81.9%目前,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水水质总体稳定,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Ⅰ至Ⅱ类优良水质比例为81.9%。
海洋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会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定期开展海洋环境基本状况调查,也就是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对于摸清特定历史时期的海洋生态环境家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19个城市纳入首批试点。
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治理回头看,存在环境问题的1137座尾矿库已经完成整改843座。巩固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平。深入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治,有力提升涉及7.7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2年,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全国累计划定1.96万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目前,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任务完成九成以上,推动解决了2万多个污水乱排问题
全球年平均陆地气温较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偏高1.67摄氏度,为1850年以来第四高。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中国气象局强化自主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等的分析应用,开展了全球气候状况监测评估,充分体现了全球精密监测业务能力的提升,为全球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提供重要支撑。全球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但空间分布差异大,东亚东北部、南亚西部、西亚东部和西南部、非洲东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偏多五成以上。《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大部分海域海表温度接近常年或偏高,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低。
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亚洲北部、中亚、西亚东部、欧洲北部和西部、格陵兰大部等地偏高1摄氏度以上。北极和南极海冰范围均较常年偏小。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全面反映中国在全球气温和降水、大气环流系统、海温、积雪和海冰监测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全面反映中国在全球气温和降水、大气环流系统、海温、积雪和海冰监测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中国气象局强化自主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等的分析应用,开展了全球气候状况监测评估,充分体现了全球精密监测业务能力的提升,为全球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提供重要支撑。全球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但空间分布差异大,东亚东北部、南亚西部、西亚东部和西南部、非洲东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偏多五成以上。
北极和南极海冰范围均较常年偏小。全球年平均陆地气温较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偏高1.67摄氏度,为1850年以来第四高。
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亚洲北部、中亚、西亚东部、欧洲北部和西部、格陵兰大部等地偏高1摄氏度以上。《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大部分海域海表温度接近常年或偏高,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低新西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自2005年以来,全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约有170万亿块塑料在海洋中漂浮,总重量估计为230万吨。结果表明,1990年前塑料进入海洋的趋势并不明显,1990年到2005年之间出现了波动,之后暴增。研究人员从全球11000多个站点采集了塑料样本,重点关注1979年至2019年这40年间的情况。如果不加控制,未来几十年塑料进入海洋的速度可能会加快几倍。
最新研究负责人、奥克兰大学的丽莎埃德勒指出,海洋中塑料污染的来源多样:渔网、浮标、废弃的衣服、汽车轮胎和一次性塑料等,这些塑料最终会分解成微塑料。她呼吁,随着目前塑料的产量越来越大,各国需要制订出一项新条约,不仅要减少塑料的生产和使用,还要对如何处置塑料进行更好地管理。
埃德勒解释称,1990年到2005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数量某些时候有所下降,部分原因在于有一些有效的政策来控制污染,其中包括1988年生效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这是154个国家之间制订的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旨在终止海军、渔业和航运船队排放塑料。此外,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塑料被适当回收,很多塑料最终都会被填埋,如果垃圾填埋场管理不当,塑料垃圾会进入环境中,最终流向海洋
她呼吁,随着目前塑料的产量越来越大,各国需要制订出一项新条约,不仅要减少塑料的生产和使用,还要对如何处置塑料进行更好地管理。研究人员从全球11000多个站点采集了塑料样本,重点关注1979年至2019年这40年间的情况。
此外,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塑料被适当回收,很多塑料最终都会被填埋,如果垃圾填埋场管理不当,塑料垃圾会进入环境中,最终流向海洋。最新研究负责人、奥克兰大学的丽莎埃德勒指出,海洋中塑料污染的来源多样:渔网、浮标、废弃的衣服、汽车轮胎和一次性塑料等,这些塑料最终会分解成微塑料。如果不加控制,未来几十年塑料进入海洋的速度可能会加快几倍。结果表明,1990年前塑料进入海洋的趋势并不明显,1990年到2005年之间出现了波动,之后暴增。
新西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自2005年以来,全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约有170万亿块塑料在海洋中漂浮,总重量估计为230万吨。埃德勒解释称,1990年到2005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数量某些时候有所下降,部分原因在于有一些有效的政策来控制污染,其中包括1988年生效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这是154个国家之间制订的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旨在终止海军、渔业和航运船队排放塑料
印发《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落实310家试点单位,2023年试点任务面积17.2万公顷。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南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
印发《林长制督查考核办法(试行)》,开展首次林长制督查考核工作。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3月12日)2022年,全国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召开弘扬塞罕坝精神座谈会,表彰298个全国绿化先进集体、147名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和146名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发布第六次全国荒漠化沙化调查和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
山西、甘肃、内蒙古、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7个省份人工造林超过6.67万公顷。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大会发布了以竹代塑倡议。
修订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全国100余个城市开展了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完成种草改良321.4万公顷,其中人工种草120.4万公顷,草原改良201万公顷。
二、科学绿化持续深入推进4月1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做好国土绿化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
发表评论